Translate

2018年3月1日 星期四

續:「好教師」、「有效能教師」和「專業教師」的定義和標準是甚麼?

在教育研究中,「好教師」、「有效能教師」和「專業教師」的定義和標準是甚麼?這些定義和標準是否在東方和西方社會有所不同?請引用這些定義和標準,評鑑影片中教師的素質。


「有效能教師」
  • 準時上下課,不要拖堂
  •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 將學生教會,而不是有教就好
  • 扎實的學科知識
  • 定期進修,提高自身的教學技巧
  • 優秀的班級經營技巧
  • 高品質的授課形式
  • 即時對學生的錯誤給予回饋


Ashton等人(1983)研究指出,高效能教師在教學行為上的特徵如下:
1.低效能教師認為低成就學生對教室情境和班級常規會構成威脅,高效能教師並不以為然。
2.低效能教師以潛在的分裂(potential disruption)來定義學生行為,高效能教師則較少以負面情緒和學生互動。
3.低效能教師較偏向將教學焦點集中在高成就學生的身上,高效能教師則否。
4.低效能教師情向將班級學生依能力高低來排序,並給予差別待遇(如對高能力學生給予較多的教導、較多互動的機會、讚美和回饋,以及較多的作業)。
5.高效能教師在學期初和學期末會在班級訂立明確的期望和工作的程序,並執行前述的期望。
6.高效能教師會讓學生處於工作的狀態中。
7.高效能教師會與學生建立專業的親近關係,以協助學生學習。

Rosenshine(1986)指出,一位有效教師教學的特徵應包括:
1.單元開始時能簡短說明教學目標。
2.單元開始時,能複習以前所學的內容,並說明學習的必要條件。
3.在教學歷程中,按部就班呈現教材,並使學生能逐步練習。
4.給予學生清楚、詳細的教學和解釋。提供所有學生自動練習的機會。
5.提供適當數量的問題供學生回答,以利考察學生瞭解學習內容情形,可從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獲得一些反應。
6.最初練習時要能適度引導學生。
7.提供學生有系統回饋和矯正。不斷練習直至所有學生都能獨立和有信心。


教師教學效能高低之差別,在於教師對於本身能影響學生改變之期望高低,亦即高效能教師對自身及學生的肯定其期望都比較積極而有信心,願意提供學生更多的練習機會;相對的,低效能教師對教學工作及學生均持消極的態度,與學生保持較大的距離而多挫折感,無法在教學歷程中發揮專業的知能(林進材,民9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